close
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

設在法國與瑞士邊界地底下一百公尺的二十七公里長隧道內(環狀隧道)

星期五看國家地理頻道介紹 主要是在說建造工程的艱鉅

緊湊渺子線圈CMS:包含內層由矽晶片所構成的軌跡追跡系統

接著是由閃爍體所構成,用來量測能量的電磁量能器

和外層的強子取樣量能器 由取樣器來捕捉要偵測的粒子

分段組裝緊湊渺子線圈和打造出超環面儀器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工程

另外 加速管由超導磁鐵所包覆 以液態氦來冷卻

管中的質子是以相反的方向 環繞著整個環型加速器運行

看國家地理頻道介紹 為了建造超環面儀器所需地基

還利用當地含豐富地下水的特性 在環面結構鑽取多跟深入地下水的水道

由於低溫使之凝結成冰 膨脹後形成冰牆 冰牆能讓開挖作業順利(稱土壤冰凍之類的...)

滿有趣的 希望這個工程能揭開人類對宇宙起源的謎題

在網路上有很多相關報導值得去了解唷 以下參考~

報導一:
世界最大的粒子撞擊機「大強子對撞機」10日成功地完成首次重要測試,
質子束發射後穿越了長達27公里的隧道。
科學家希望這項實驗是了解宇宙組成的下個重要一步。
今天的新聞辭典就為您介紹「大強子對撞機」:
大強子對撞機是史上所建的最大與最複雜機器,
設在法國與瑞士邊界地底下100公尺的27公里長隧道內,
透過建造對撞器,研究最小物質--粒子。

對撞機使質子流加速至99.99%光速後,數兆質子在大強子對撞機內,
每秒來回1萬1,245次,每秒可產生6億次對撞。兩束質子流對撞時,
對撞點產生的溫度比太陽中心的溫度超過10萬倍。
同時,大強子對撞機加速環週邊的超流體氦冷卻系統,
會使機器的溫度維持在攝氏零下271.3度,讓兩束質子對撞。

為蒐集質子每秒相撞6億次所產生的資料,
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已建造一些裝置,以偵測分子在10億分之1秒的景象。

「大強子對撞機計劃」在台北時間10日下午3點正式啟動,
並在網路上播出實況(http://webcast.cern.ch/),
預計10月21日進行質子束對撞的最高潮,
屆時10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瞬間與誕生的祕密也可望揭曉。

報導二:
【本報綜合電訊報導】格林威治時間10日上午7時30分
(美東時間10日凌晨3時30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的一次
科學實驗,在瑞士和法國交界的一條地下隧道內展開,
科學家們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由此開始高速粒子對撞系列實驗。
「環球時報」報導,科學家將順時鐘方向射出的質子束分段攔截測試,
以確定真正對撞時各種裝置能順利運作。
這一系列實驗將模擬宇宙大爆炸發生時的狀態,在今年底前實現對撞,
實驗將有助人類進一步探索宇宙起源之謎。

實驗開始兩小時後,負責實驗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言人
葆拉.凱特帕諾說,在一束質子束流注入對撞機後,實驗已正式啟動,
她並表示,「質子束流粗細如同一根頭髮」。

這具對撞機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建於瑞士和法國邊境地區
地下一百公尺深處的環形隧道中。

實驗正式啟動五秒鐘後,實驗項目位於日內瓦的控制室內電腦收到信號,
顯示實驗進展順利。開足馬力的對撞機能夠確保數萬億粒子
以高速流過將近27公里長的地下隧道,最高速度將近每秒鐘30萬公里,
相當於光速的99.99%.

不過,10日實驗注入對撞機的質子流運動速度相對較慢,
每隔幾公里為一段,在隧道中移動。這是為了檢測所有設備是否運行正常,
包括安裝在隧道壁上為數不少的粒子探測器。
近一小時後,兩個白點在控制室的電腦屏幕上閃爍,
顯示質子束流已沿隧道環繞一周。

在場科學家歡呼鼓掌,慶祝順時針方向「首航」成功。

英國「蘇格蘭人報」說,此次實驗中,
科學家們試圖重新模擬和重現宇宙大爆炸後所產生的強大能量。
他們將通過強子對撞機在實驗中撞擊質子,
模擬宇宙大爆炸後一萬億分之一秒內的能量和條件,
接著細緻分析撞擊產生的殘骸,希望藉此解開宇宙最深層的秘密,
比如宇宙最初是什麼樣子,如何解釋質量、重力和神秘的「暗物質」等。
這些問題即使只解答一個,也將是具有變革意義的突破。

報導三:
【大紀元9月10日報導】(中央社日內瓦十日路透電)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今天啟動後,耗資一百億瑞士法郎
(九十億美元)的大強子對撞器(LHC),主環將注入循環質子束,
對撞器將質子束加速到接近光速後相撞,進行相關的實驗,
以下是有關大強子對撞器的五項資料:

一、大強子對撞器是史上所建的最大與最複雜機器,
設在法國與瑞士邊界地底下一百公尺的二十七公里長隧道內,
透過建造對撞器,研究最小物質|粒子。

二、對撞器使質子流加速至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光速後,
數兆質子在大強子對撞器內,每秒來回一萬一千二百四十五次,
每秒可產生六億次對撞。

三、兩束質子流對撞時,對撞點產生的溫度比太陽中心的溫度超過十萬倍。
同時,大強子對撞器加速環週邊的超流體氦冷卻系統,
使機器的溫度維持在攝氏零下二百七十一點三度
(華氏零下四百五十六點三四度)。

四、為蒐集質子每秒相撞六億次所產生的資料,
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已建造一些裝置,以偵測分子在十億分之一秒的景象。
這套系統也紀錄分子在十億分之一公尺的位置。

五、大強子對撞器巨大實驗紀錄到的資料,每年約產生相當於十萬張雙面DVD的數據。
全球有數萬部電腦連上這個稱為「The Grid」的計算網路,從網路上取得資料。


資料來源: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25309&t=1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inst-news.php?nt_seq_id=1772265
http://www.epochtimes.com/b5/8/9/10/n2258708.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9E%8B%E5%BC%B7%E5%AD%90%
E5%B0%8D%E6%92%9E%E5%99%A8 ←詳細
http://grid.ntu.edu.tw/html/projects/pro34/pro34.pdf ←pdf檔 較詳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pherd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